編者語
梁先生夫婦是很典型的一代中國人
從事金融
自己的事業
與中國近幾十年的發展同步
亦步亦趨,不快不慢
取得成就后
在中年時把自己放慢
回到家中喝茶烹飪觀世相
何嘗不是一種智慧!
梁先生現在是一名投資人,愛好喝茶,舒婷在《在故鄉的高崗上》這樣描寫:我相信淺草中有一泓看不見的泉水,你仿佛將出發去遠方又好像久別重回,在故鄉的山崗上,任暮春的風兒輕輕地吹你的眼神蘊藏著悲哀,你的微笑流露著欣慰!
你呀,總在徘徊將去未去,欲歸難歸,對漸入中年的人來說,家意味著回歸,從工作回到生活,回到自我離開故鄉安徽在北京生活了20 多年,梁先生還是鄉情難舍,在為自己的別墅進行設計時他融入了徽派建筑的基因,一種傳統中國文人的氣息彌漫在家里
無夢到徽州
買下這棟別墅之前,梁先生并沒有打算購買別墅,他只是陪朋友去看房子,卻被朋友勸說一起做鄰居,最終買下了這座位于北京西山附近約470平米的大房子。
梁先生是個安徽人,自小在南方長大,雖然在北京已經生活了20 多年,但是徽州情結并未淡化,從房子設計就可以看出他的鄉情所在。
一位日本建造學家曾經這樣描述徽派建筑的特點:“穿過飾有精巧磚刻門罩的大門,進入室內,令人吃驚的是,從上面射入的明亮幽靜的光線,灑滿了整梁先生的家很特別,一般別墅都是向上挑高,而梁先生家卻是向下挑高,從客廳憑欄就可以看見地下室。這種獨特的風格借鑒了徽派建筑中的“四水歸堂”。
“四水歸堂” 是徽派建筑的主要特征之一。在風水理論中,天井和“財祿”相關?;丈贪l達之時,商人講究聚財,造就天井,這樣天降的雨露與財氣就全流入自己家中,不至于流向別處,四水歸堂,取四方之財聚集之意。
梁先生并不渴望匯集四方之財,但是他深深喜歡徽派建筑的風格。選擇了這棟房子之后梁先生就開始規劃,他在一樓書房安裝了一排花窗,推窗憑欄,正好可以看到地下室中的水池。與花窗相對的客廳則因為講究通透就沒有再安裝花窗,盡量簡潔了起來,這樣,從書房通過花窗就能看見客廳,這也是設計師想要去展現的別墅縱深關系。說起這種風格,它并不是生硬地東搬西抄和簡單的拿來主義。
梁先生和太太受教育于中國一流學府,是在改革開放初期成長起來的一代人,他們有傳統的鄉土之情,又接受了更多新鮮的事物,梁先生說:“故鄉就是你的出生地,在那里有你熟悉的房子和鄉情,很恬適。到了他鄉你始終是有隔離感的,你要有很強的接納力才能落地生根,同時需有所保持。
這對文氣的夫婦生活在其中,恰如其分
梁先生家的徽派風格與當初朋友們的建議大相徑庭,對于這棟歐式外觀的別墅,朋友們都建議裝修成歐式,只有設計師張萍真正了解他要的是什么。
梁先生很有鄉土情結,那些鑲金描銀和水晶大吊燈讓他找不到歸屬感。于是,設計師在古典與現代之間尋找著平衡,床、飯桌、整體廚房等70%左右的現代家具,搭配30% 古典的家具,讓整個家變成了一個有著東方韻味的現代住宅??蛷d的一組清末紫檀柜上陳列著各式主人收集的物件,撫摸著紫檀沉著的質地,趙先生的自豪溢于言表。
客廳墻上的兩個畫最初毫無關聯,為了使傳統中國畫與現代風格平衡,設計師將其中的一幅卷軸畫重新裝裱,達到形式上的統一。
梁先生對于傳統文化的意識,在他介紹一個地下室的紅木桌子時你就能感覺到:“這個紅木桌子是原來的老家具,別人用的,用完以后放在家里不合適了,或者想換點錢就倒騰出來到了我手中。這個桌子大概有上百年的歷史?!?br />
地下室是梁先生活動比較多的地方,這是一個純粹休閑的區域。原先,設計師設計了一個茶吧,有一個不規則的茶桌,但是考慮到朋友們來了以后打牌、喝茶、聊天的需求就換成了這張老紅木桌子,“實際上原來的設計是更加適合這個空間的形狀的,這也是我們對于原來設計的一些改造?!狈驄D兩人也時常在此喝茶聊天怡然自得。
這個家就是這樣,古典與現代、內斂與外在相得益彰,融合得很好,這對文氣的夫婦生活在其中,恰如其分。
兩個書房,一樣書香
一個470 平米的房子,有兩個書房對許多人來說是一件多余的事情,但是梁先生家一樓餐廳旁邊、二樓起居室各有一個書房。設計師張萍對于兩個書房的設計意圖卻異常明確。
“樓下這個書房的定位就是一個人練字的地方,也可以接聽一些比較重要的電話,這個書房的位置是原來的餐廳,但是我覺得一般家庭很少會正兒八經地一起在餐廳吃飯,所以就把餐廳改成了與廚房相連的用餐區以及書房?!?
現在,一樓的書房父親使用的更多,他用來練習毛筆字,整個書房的書桌、凳子、茶幾都帶有濃濃的中式風格。書架上還有一張10 多年前梁先生和太太一起拍的黑白合影。書房的墻上有一幅很吸引人的畫,這是梁先生的法國畫家朋友畫的,當時畫家根據設計師提供的空間設計畫了很多小樣,在這些小樣中,設計師選擇了現在的這幅畫。
一樓除了會客廳、書房,最不可或缺的是餐廳與廚房。梁先生很愛親自動手烹制美食,家里飲食基本都由他來負責,設計師在打造廚房區域時也充分地考慮了主人的生活習慣,用餐區與書房相連,食物與書香,都是悅己物。
木質的使用讓書房充滿濃濃的中式風,新木的香氣浸潤著整個書房,就連書柜上的老照片也增添了幾分新氣息。
從餐廳出去就是院子,之所以把餐廳放在緊鄰院子的區域,設計師也是希望人跟自然能有更多的互動,烹煮間歇抬頭望去,盡是景致。
二樓的書房位于起居室,相較一樓有了更好的私密性和開闊的視野,書架上都是男主人偏好的書,歷史、人物傳記、國學……梁先生一直保持著讀書的習慣,閱讀,使他養成了凡事思考的習慣。
用餐區與書房相連,食物與書香,都是悅己物。
回到生活
1985 年時,梁先生從南方城市合肥來到北京一所知名大學學習金融,但是在那個年代,“金融”是為何物少有人能說得清楚,報考金融專業也是因為中國開始實行金融改革,這個專業招生錄取幾率更大。
大學四年梁先生一直是一個成績很好的學生,1989 年,國家政策發生變化,由原來的包分配變成雙向選擇,需要自己找工作。
當時,各個部委成立的一些信托公司、財務公司開始興起,優秀的學生都去了這樣的金融機構,剩下的同學才會選擇銀行。4 月份,梁先生了去科學院下屬的一家財務公司。
梁先生回憶起剛畢業那會兒不無得意地說:“當時選擇去銀行的同學坐在柜臺里都很土氣,穿著藍布大褂,而我去公司以后馬上就發了置裝費,全都是西裝領帶,沒有正式上班時就發了‘海飛絲’,帶回宿舍之后室友都特別羨慕。那時候,中午的工作餐在友誼賓館,對于剛從學校出來的學生來說,尤其新鮮,特別是賓館還可以洗澡,就覺得特別牛?!?
梁先生和太太一畢業就登記結婚了,當時梁先生23 歲,太太24 歲。說起結婚這么早,跟那個年代的政策又有關聯,當時梁先生的單位可以分房,但是只能給已婚的員工分房,于是結婚就成了順理成章的事,他們得到了一套兩居室的房子。
隨著當時整個中國金融改革開放的潮流,梁先生也經歷了起伏,他對于目前自己的狀態并不滿意,“中國人評價一個人的成功與否是看官職的高低,我是第一個分房子、提職的,兩年就副科,后來隨著公司的變遷,金融行業對于這種公司的不斷整頓、拆并,梁先生又是那種不愿為了職位,而去跟領導拉關系的人,漸感不適,“但是我們這代人趕上了改革開放,凡是改革中好的地方我們都趕上了?!?
條案上的兩個花瓶并不是名貴的古董,是梁太太的奶奶擺在家中的老物件。如今放在這個家里既寄托了親情,又增添了韻味。
已經不惑之年的梁先生早已看淡這些了,不再去爭,注重內在,回歸生活,打球、喝茶、宅、看書……喝茶是梁先生“回歸”后最常做的一件事情,從大學時第一次喝潮汕同學的功夫茶,到現在,喝茶已成為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愛好,自己投資的公司也不需要他來經營,在家喝茶、去朋友家喝茶、在茶館喝茶,不管喝的是什么茶,他喝出了骨子里的中國味。
如今,大房子里住著他們夫妻二人與父親,兒子在國外求學,他覺得稍顯冷清,“住在這樣的房子就要人多,人少就顯得冷清了,我希望人多,屋子大?!?
主臥獨特的頂部裝飾
/ 梁先生的裝修感悟/
買房子的時候,我覺得這個戶型很特別,一般別墅都是挑高,這個是下沉,這樣地下室的光線好很多,樓上樓下空氣也能對流。規劃整個房子的時候就想到了徽派建筑的四水歸堂,所以設計上也借鑒了一下。
很多東西為了生活方便都沒有采用,比如大吊燈、地毯清理起來都很不方便,就都放棄了。樓下的榻榻米朋友來了可以坐著喝茶,還比較愜意,我也很喜歡。
因為我們小區的位置在山腳下,旁邊是京密引水渠,夏天尤其潮濕,這一點在設計時尤其要關注地下室的防潮問題,
大部分喜歡中式空間的人都有些糾結,因為其舒適度遠不及現代家居。梁先生夫婦就有這樣的糾結。
四水歸堂實際上是中式的概念,如果按照純中式的概念應該有更多的隔斷,但我覺得可以用現代的手法來表現,把中式文化的東西當成空間藝術品去點綴,比如說中式的家具、飾品就像藝術品一樣在這個空間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,但是它的基調還是以現代生活為主。
色彩上,因為中國傳統的東西是深色調的,需要一個稍暖的環境去平衡,包括地面處理成大面積的淺色,也是為了襯出深色家具,同時也用了一些藍色和綠色,是讓家里顯得清新。地下室喝茶區域也是整個空間設計的亮點,當初在設計時,我就跟梁太太說:“在這個擁擠的城市里您不可能找到屬于自己的私人空間,雖說擁有了這么大的房子,可是您一出院子,就暴露在鄰居的視野之中了。我給您做這個小的茶座,就是您希望來一兩好友時可以坐在這聊天,沒人打擾你,抬頭就能看見天空,平時一個人在這不管坐著躺著都不需要去考慮太多?!庇谑橇禾蛣有牧?。
房子一定是跟主人匹配的,主人是誰,他的狀態是什么,如果一個房子做出來朋友去他家的評論是“你的房子真華麗”這是失敗了,如果別人的評論是“嗯,這才是你的家”這是成功的。
主創設計師 張 萍
配飾設計師 張 萍
客戶經理 趙 耘
主材專員 楊元元
水電工程師 李新利